一线城市的时代困境 (转载)(转载)
本轮全球化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而逐渐偏离既有轨道,过去繁荣的贸易体系正在失衡与矛盾中面临撕裂风险,多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。在此情况下一个相对乐观的意见认为,今后二十年中国的出口贸易仍将在高位运行,并保持缓慢增长。全球贸易带给中国一轮长达十余年的高速增长,然而天下没有免费午餐。庞大的出口经济消耗透支了中国的各种资源。其中最大受益地区——一线城市从中获得繁荣的同时,也付出了巨大代价,即精神与价值观的流失、变异。
表面上看,深圳如果继续朝经济庞然大物的方向发展,这怎么也不算过分,因为它符合国内对其预期:一张白纸,怎么画都可以。作为中国出口经济的桥头堡,深圳在享受贸易繁荣的同时,其本就贫瘠的文化土壤也由此被犁了一遍又一遍,文化沙漠实至名归。在国内所有大城市当中,深圳的精神家园是最为模糊不清的。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,这个问题已至关紧要,否则它会反过来严重制约深圳未来的竞争力。八年前的那句深圳你被谁抛弃,至今这座城市仍未用自己的表现给出有力回应。而现在的深圳,也早已不是一张白纸。90%以上的建设用地已被用掉,当年全国称颂的深圳速度,在无意间透支了深圳的未来。
广州因其外柔内刚的地方文化,在成为南中国经济中心的同时,得以留住一方特色。但治安问题也闻名全国,它一直都在损害广州的美誉度。从精神层面上讲,越秀荔湾与天河白云的鸿沟距离,并不亚于深圳的关内与关外,要弥合两者间的裂缝,难度相当大。另外,随着香港优势的衰弱,粤语不再像1990年代在国内那么强势,跟着一损俱损的广州,如果光抱着优越的本土心态,结果适得其反,且会在内耗中丢失自己的魅力,包容不是嘴上说说而已。
视线再朝北走。这里要说说杭州这个二线当中的佼佼者。本来贵为江南富省之首府,杭州的软实力享誉全国。国外资本对其也有所偏爱,特别是这当中有不少来自于文化产业,这在国内二线城市中相当罕见。但杭州也正是以一个二线城市的体格,来承载近乎于一线楼市的重量,这还没算上其近年上马的大型基建项目。如果今后关键几年没有过渡好,那么杭州曾引以为傲的人文环境将变得面目全非而令人生畏,近期这类信号已经出现。杭州要警惕的是,这种人无我有的核心资产不容有失。若能平衡好这个问题,那它将是内陆各个文化名城的优秀范本。
虽然今后国人在物质在的转向还不会那么快,仍然是西风压倒东风,但在未来十年,文化复兴将是题中必有之意。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兹克奖,这两项由西方设立且长期把持的奖项,在2012年都给了中国,富有魅力的本土元素是获奖的共同理由。它所提示的是,游戏规则一旦有变,领跑者可能面临落后的窘境。作为外资大本营,上海目前仍跟随国外潮流亦步亦趋,自己的东西还不够鲜明。相对于经济,文化明显有短板,尚不能像北京那样,拥有和自身经济基础相匹配的文化影响力。
自19世纪开埠以来的发展道路,决定了上海是国内城市中最特别的那一个。这种特殊的精神气质,在此前一轮的出口经济中让上海受益匪浅。但经济上得益于此,文化上却受累于此。香港与新加坡也有在西方治下的历史,今天却不失鲜明的本土特色,且能与西方文化相得益彰。中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地,是它们的共同魅力所在。上海虽然也有类似的历史遗产,但整合工作则相对困难:经济起步晚,另外有国情制约。想要既摩登又古典,看上去很迷人,难度却也很高,难就难在分寸如何拿捏得恰到好处。总之,在时代变化面前,深圳可以无所谓,但上海要有补上文化短板的紧迫感了。当服务业已占到年GDP的60%后,就更该如此,而不是忙着去琢磨什么第三次工业革命,跟着瞎起哄。
在经历了2008年的高光时刻之后,北京仍在跟大城市病斗智斗勇。在努力治疗的同时,还要打起精神,继续以其首善之都的象征地位来凝聚全国人民,而这恰恰是其悖论之所在。其他大城市当感到外来压力难以承受时,大可摇身一变,由“中心”转为“地方”,不少广州网民“只要吃肉不想喝汤”的论调所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。但当首都也如此照搬的话,在很多人看来就说不过去了。义务和权利的关系,在目前的北京出现了失衡。大城市病,愈发成为北京的不可承受之重。
我们再梳理下一线城市面临的几个困境:符合传统价值观的文化建设远远落后经济发展,致使文化吸引力不足;缺乏长远规划而导致部分市区格局的杂乱混沌;储备用地不足影响未来发展潜力;突出的治安问题;由投资过剩所产生的债务负担;过度依赖出口而受困于此致使转型缓慢,水资源紧缺等等。这些因素在它们当中都有体现,区别只是或多或少。
总之,一线城市有各自要面对的核心难题,与此同时,本轮全球化正渐渐退潮,大势逼迫它们需尽快克服路径依赖,做出转型表率。这不是轻松的任务,祝它们好运。
https://www.richdady.cn/wap/zixun/index-p9.html
页:
[1]